据外媒报道,日产全球裁员 9000 人的计划将包括日本国内员工。
报道称,从相关人士获悉,日产汽车公司作为经营合理化措施的一环,将在全球裁员 9000 人中,也包括日本国内员工。同时,目前 63 人的董事体制也将在 4 月缩小。
日产汽车计划在 2024 财年将固定成本削减 3,000 亿日元,可变成本削减 1,000 亿日元。这些措施包括在全球裁减 9000 个职位,并缩减 20% 的产能,即约 100 万辆汽车。然而,即使日产汽车采取了这些削减成本的措施,该公司是否有能力在充满挑战的全球市场上提高销量并保持竞争力,仍面对质疑。
产能削减 2 成,全球裁员 9000 人,割肉求生的日产能否摆脱困境?
图源:日产汽车
裁员 9000 人只是个开始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告诉盖世汽车,裁员是降本增效可以立竿见影的最好方式之一。日产与本田合并之后,有些部门就不再需要,就没必要再养那么多员工了。
目前,日产汽车面临大幅提高营业利润的巨大压力。2024 上半财年(4 月至 9 月),日产汽车的营业利润同比大跌 90.2% 至 329.08 亿日元,这迫使该公司将其 2024 财年(2024 年 4 月至 2025 年 3 月)的营业利润预期下调至 1,500 亿日元(约合 9.5 亿美元),比 2023 财年大降了 74%。
除了全球裁员外日产汽车还将采取包括降低销售综合及行政开支降低成本,优化资产组合等措施甚至连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也从 2024 年 11 月起自愿放弃 50% 的月薪其他执行委员会成员也将自愿相应减薪此外,日产还将把对三菱持股比例从目前的 34% 下调至 24%,以增强公司可用资金状况。
丁道师判断,此次全球裁员 9000 人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以日产的体量和规模,以后可能会要更多、更大量地裁员。
根据 2024 年 3 月底数据,日产汽车全球有 13.358 万名员工,日本国内员工约占总体的 45%,北美约占 30%,亚洲约占 13%,欧洲约占 7%。此次 9000 人的裁员计划,约占总员工的 7%。
"毕竟汽车工业是一个高度集中化,现在高度智能化,并且越来越趋向于多个环境无能化生产的一个产业,理论上来说,需要的员工会变得更少,后续我们可以关注一下日产更进一步的裁员计划。"丁道师表示。
合并关乎日本汽车产业
此前,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日产实行合理化措施是(合并的)绝对条件。日产此次进行人员的调整,意在打消本田对日产重振经营的疑虑,顺利在 2025 年 6 月达成经营合并协议。
2024 年 12 月,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三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公司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
本田和日产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以此方式进行合并。控股公司名称、各方持股比例、人事安排等细节将通过后续谈判进一步明确。本田和日产计划于 2025 年 6 月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控股公司拟于 2026 年 8 月正式成立并同步上市。
然而,这场看似计划之内的合并却再生变数。
近日,据外媒报道,在宣布合并谅解备忘录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三部敏宏明确表示,在合作关系继续之前,日产汽车需要有坚实的财务基础。本田汽车估计,到 2026 财年,日产汽车的年营业利润至少需要增加两倍,双方的合并计划才能成功。
为了达到本田汽车的预期,日产汽车目前需要对其管理结构和业务效率进行全面改革,以在 2026 财年实现 4000 亿日元(约合 26 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丁道师指出,日产、本田、三菱这次的合并,是涉及三个品牌的历史性大合并、大重组,已经不能单独看作是几家企业的合作,而是日本汽车产业的一次大整合。
2024 年,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正在下降。2024 年全年,日产在华销量约为 69.6 万辆,同比下滑 12.2%;2024 年全年,本田中国终端汽车销量约为 85.23 万辆,较上年同期的约 123.42 万辆下滑 30.94%;丰田 2024 年在华销量为 177.6 万辆,同比下滑 6.9%。
"如果这次合并后能做好的话,还能再延续一段时间辉煌,如果做不好的话,日本汽车工业可能就很难真正意义上更进一步了,尤其是面对中国车企的竞争。"丁道师分析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